网站地图
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
社内媒体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绒花,指尖绽放的艺术之花
发布时间: 来源: 根据京社科、北京晚报等网络资料综合整理

  2009年,“北京绒花(绒鸟)”入选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  北京绒花(绒鸟)实际上是一个概念,它主要是以绒花为主。北京绒花(绒鸟)制作始于清初,是以蚕丝绒为原料,以紫铜丝做骨架,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制作成花、鸟、虫、草、走兽、风景等工艺品,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外表毛绒绒的。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,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
  1.历史沿革

  说起北京绒花,大概要追溯到明朝,《明会典卷》中有明确记载——工艺分188种,工匠有11800人。绒花工艺在明朝末年形成了产业,并在清朝发展至鼎盛,主供宫廷贵人享用。清康熙、乾隆年间,北京旗汉女子戴花成为风习,一时间佩戴绒花十分盛行,以取“荣华”之意。在那时,花市地区每天都摆满了卖花的摊位,形成一景,节庆期间更为红火。

  在中国古代,人们喜欢将花戴在头上,在许多史书、出土文物和绘画里都能找到见证。唐代的《簪花仕女图》上每一个仕女的发髻上都簪着花,到了冬季百花凋零时,古人就会选择绒花进行佩戴。收藏于故宫的《十二美人图》中人物头上插着的无论是菊花还是牡丹花,都是由绒花工艺制成。

  2.制作工序

  北京绒花(绒鸟)以紫铜丝做骨架,需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,方能制作完成。主要工序包括煮丝、着色、砰丝、披丝、熏活、拴拍、剪撮、刀绒、刹形、熨烫、组装等多个复杂工艺。

  优质生蚕丝要经过煮制、染色、砰松晾干后才能备用。然后根据作品要求,选择所需颜色的蚕丝进行披丝。例如,要做包含红黄蓝三色的鹦鹉翅膀,则挑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蚕丝各一股,将它们并列摆放,使用针篦从上往下一股一股地梳理,去除蚕丝里面打结的小疙瘩,最后用毛刷细细轻刷蚕丝,使得它们直溜顺畅。待蚕丝全部梳理好后,用夹棍从中间轻轻挑起,将两侧垂下的蚕丝对齐修剪,放置在倾斜的撑板上并使蚕丝绷紧。经过披丝,刚才还皱巴巴的蚕丝变得光亮顺滑,紧密排列,远看犹如一块涂满了红黄蓝的画布。

  其中,绒条的制作是最大的难点,不仅要求手指有力量,还需要磨出茧才方便制作。绒条犹如建筑的砖瓦,手工艺人先行思考并制作出自己所需的各种绒条,后面的“组装”反倒显得轻松有趣了。

  3.创新发展

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,老北京传承300余年的绒花出现在了礼仪小姐的帽子上。北京冬奥会颁奖礼仪服装“唐花飞雪”设计师楚艳介绍:“冰雪运动一定要体现某种程度上的温暖,这不仅指身体上的温度,同时也想表达一种中国文化上的温度。”希望通过这个具有装饰性的帽子,为颁奖礼仪人员整身造型带来一个点睛之处。

  北京冬奥会的设计需要更现代、更有青春气息。因此,设计人员通过提炼牡丹花瓣的造型,设计出了几个简约的牡丹花造型,并通过非遗的手工艺将它表现出来。

  女帽上的装饰牡丹花饰,造型取自敦煌唐代牡丹花形,按照“唐花飞雪”颁奖服的设计,女士礼服的帽檐采用两朵绒花装饰,一朵带叶,整体形状偏狭长,放在前方;另一朵圆润,固定在帽子后方。

为北京冬奥会制作的“唐花”

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浪潮之下,北京绒花(绒鸟),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,又再次为人们所关注,并以多种形式实现了与当下文化、时尚的跨界创新,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
责任编辑:刘晓璇

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。

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:如需转载,务必注明出处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。

Baidu
sogou